分割 在平面构成中,把整体分成部分,叫分割。在日常生活中这种现象随时可见,如房屋的吊顶、地板都构成了分割。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分割方法: 1.等形分割:要求形状完全一样,分割后再把分隔界线加以取舍,会有良好的效果。 2.自由分割:自由分割是不规则的,将画面自由分割的方法,它不同于数学规则分割产生的整齐效果,但它的随意性分割,给人活泼不受约束的感觉. 3.比例与数列:利用比例完成的构图通常具有秩序、明朗的特性,给人清新之感。分隔给予一定的法则,如黄金分割法、数列等。 平衡 在造型的时候,平衡的感觉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平衡造成的视觉满足,使人的眼睛能够在观察对象时产生一种平衡、安稳的感受。 平衡主要分为: 1.对称平衡:如人、蝴蝶,一些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的形状。 2.非对称平衡:虽然没有中轴线,不是对称的关系,却有很端正的平衡美感。 基本形的各种排列 基本形是构成中最基本的单位元素,在单位元素的群集化过程中,可能变化出无数的组合形式,为使构成变化不杂乱,基本形以简单的几何形态为好。 基本形的排列原则: 1.基本形线装的排列:排列向横向发展,发展成为现状图形,有很强的方向性。可以水平方向或斜线方向发展。 2.面状排列:基本形以二次方向排列,构成面状图形。 3.环状排列:把基本形线状的排列发展成为曲线,使两端连接。 4.放射状排列:基本形由中心向外排列,造成放射图形。 5.对称排列:基本形左右对称排列,排列规律、整齐。 画册设计的图与底及打散韵律 图与底 图与底存在一种对比、衬托之中产生出来的关系。自然界中蓝天白云、红花绿叶都反映了一种对比与衬托之间的关系。在平面设计中图与底是密不可分的关系,有时是反转的关系。 图与底在画册设计中的运用: 1.色彩明度较高的有图的感觉。 2.凹凸变化中的凸的形象有正图感。 3.面积大小的比较中,小的有图感。 4.在空间被包围的形状有图感。 5.在静与动的两这种,动态的具有图感。 6.在抽象的与具象的之间,具象的有图感。 7.在几何图案中,图底可根据对比关系而定,对比越大越容易区别图与底。 图与底的反转现象:有时候图与底的特征十分相似,不容易区别,这就是图底的翻转现象。 打散 打散是一种分解组合的构成方法,就是把一个完整的东西,分为各个部分,然后根据一定的构成原则重新组合。这种方法有利于抓住事物的内部结构及特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解刨事物,从一个具象的形态中提炼出抽象的成分,用这些抽象的成分再组成一个新的形态,产生新的美感。 韵律 韵律的表现是表达动态的构成方法之一,在同一要素周期性反复出现时,会形成运动感,这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韵律的表现是画面充满生机,它是如何形成的呢? 1.一次元的韵律表现:基本形在上下左右做单一方向的反复叫一次元的韵律。这时如果基本形的间隔相同,则韵律变化就少,如基本形价格不一,会产生复杂的韵律感。 2.二次元的韵律表现:像围棋的盘在上下左右方向作反复的叫二次元韵律,基本形可以等间隔,也可有一定的变化。 3.利用渐变表现韵律:根据数理性的规则变化产生韵律,数理比率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可造成渐变产生韵律感。 画册设计的发射和特异及对比 发射 发射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太阳四射的光芒就是发射的。发射具有方向的规律性,发射中心为最重要的视觉焦点,所有的形象均向中心集中,或由中心散开,有时可造成光学动感,会产生爆炸的感觉,有强烈的视觉效果。 发射的分类: 1.中心点的发射:由此中心向外或由外向内集中的发射。 2.螺旋式的发射:螺旋的基本形式已旋绕的排列方式进行的,旋绕的基本形逐渐扩大形成螺旋式的发射。 3.同心式发射:同心发射是一个焦点为中心,层层环绕发射,如箭靶的图形。 特异 特异是指构成要素在有次序的关系里,有意违反次序,使少数个别的要素显得突出,以打破规律性。 特异的分类: 1.形状的特异:在许多重复或近似的基本形中,出现一小部分特异的形状,以形成差异对比,成为画面上的视觉焦点。 2.大小的特异:在相同的基本形的构成中,只在大小上做些特异的对比,但应注意基本形在大小上的特异要适中,不要对比太悬殊或太相似。 3.色彩的特异:在同类色彩构成中,加进某些对比成分,以打破单调。 4.方向的特异:大多数基本形式有次序的排列的,在方向上一致,少数基本形在方向上有所变化以形成特意效果。 5.肌理的特异:在相同的肌理质感中,造成不同的肌理变化。 对比 对比有时候是形态上的对比,有时是色彩和质感的对比。对比可产生明朗、肯定、强烈的视觉效果,给人深刻的印象。在自然界充满了对比,天地、陆海、红花绿叶都是对比的现象。构成对比的关系,包括:大小、明暗、锐钝、轻重等。 对比的分类: 1.形状的对比:完全不同的形状,固然产生一定的对比,但应该注意统一感。 2.大小的对比:形状在画面的面积大小不同,线的长短不同所形成的对比。 3.色彩的对比:色彩由于色相、明暗、浓淡、冷暖不同所产生的对比。 4.肌理的对比:不同的肌理感觉,如粗细、光滑、纹理的凹凸感不同所产生的对比。 5.位置的对比:画面中形状的位置不同,如上下、左右、高低等不同位置所产生的对比。 6.重心的对比:重心的稳定、不稳定、轻重感不同所产生的对比。 7.空间的对比:平面中的正负、图底、远近及前后感所产生的对比。 8.虚实的对比:画面中有实感的图形称之为实,空间是虚,虚的地方大多是底。 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比的使用中,要求统一的整体感,视觉要素的各方面要有一定总的趋势,有一个重点,相互烘托。如果处处对比,反而强调不出对比的因素。
画册制作的分割和平衡及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