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维来广告有限公司
画册设计中的一些技巧
2009.06.30  已阅读2610次

画册设计中的一些技巧

空间之美
三十幅共一  ,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
牖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
老子《道德经》十一章

谈起空间,这两千年前的哲学家,思想家一语道破的空间艺术的奥秘,至今让我们这些现代人仍自叹不如。老子一向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才是天下万物的根本。但在这里, 、器、室的当其无有却已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看的见把握的住的体了。

这不由让我想到:当我们将文字、图片组合成一幅幅作品时,不也在创造一个空间吗?与车轮、器皿、建筑所不同的只是我们在创造平面空间而不是立体空间。但是两种空间的存在形式何界定空间的方式都是相同的既可以看的见,又可以把握的住。

建筑在大自然的无限之中通过围、透、引申、虚拟等关系互为因借,互为穿插构造了可供居住的空间;而版面设计则通过围、隔叠、空等关系互为因借,互为穿插构出一个个可供欣赏的空间。那一条条线段、一幅幅图片、一行行文字变成一个个版面,一幅幅作品。创造出了赏心悦目、愉悦心灵的艺术空间。

版面设计绝不是低层次上的之在图上填充一些文字那么简单的事情。而是在看似单纯的形式中隐含着更深层的意义。不同空间在节奏、韵律、渐变、穿插、跳跃、过渡、错落等形式美的变幻中呼唤着人们普遍感情上的激动、亲切、温暖、刺激、肃穆和庄严。

于是版面超越了形式的功能,进入心灵的观照。不在仅仅是界定文字、愉悦视觉、触动快感而是将文图的版面通过无言的方式传达出一种精神和感情,以此来促使人们的感情受到影响。达到愉悦人们心灵,调动人们美感和提高人们审美素质的目的。

灰色之美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将名画的色彩按比例调出摆放到能旋转的圆盘上,通过旋转后产生空间混合,却发现这些复杂的色彩变成了灰色。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虽然有些绘画色彩极为复杂,但是它们的对比关系是均衡的,它们虽然有强烈的色彩对比、冷暖对比、纯度对比,但最终这些对比达到的是灰色关系。
学过色彩的人都知道,色彩中的黑白灰并不是无色,当物体对阳光中的红、橙、黄、绿、蓝、紫六种颜色全吸收时,物体为黑色,如果对阳光中的红、橙、黄、绿、蓝、紫都反射时,则物体是白色,而部分吸收,部分反射时就是灰色。灰色既非黑色,也非白色,而是一种全新的中间色。它包含了全部色彩的色调,又不是毫无遮掩的暴露出来。它洋溢着色彩的功能何激情,又体现着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哲学思想。
这不由让我想到易经的贲卦上九,白贲,无咎。这里的贲是指斑纹华彩,是绚丽的美,然而这里追求的是白贲,也就是由绚烂复归于平淡,由有色达到无色。极饰反素也。这也正是灰色之美的真谛。 

画册设计的近似与骨格
近似  
近似指的是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特征,它表现了在统一中呈现生动变化的效果。近似的程度可大可小,如果近似的程度大就产生了重复感。近似程度小就会破坏统一。  
近似的分类: 
1.
形状的近似:两个形象如果属同一族类,它们的形状均是近似的,如同人类的形象一样。
2.
骨格的近似:骨格可以不是重复而是近似的,也就是说骨格单位的形状、大小有一定变化,是近似的。
注意:近似与渐变的区别,渐变的变化是规律性很强的,基本形排列非常严谨,而近似的变化规律性不强,基本和其它视觉要素的变化较大,也比较活泼。 

骨格  
骨格网决定了基本形在构图中彼此的关系。有时,骨格也成为形象的一部分,骨格的不同变化会使整体构图发生变化。 
骨格分为: 
1.
规律性骨格:规律性骨格有精确严谨的骨格线,有规律的数字关系,基本形按照骨格排列,有强烈的秩序感。主要有重复、渐变、发射等骨格。
2.
非规律性骨格:非规律性骨格一般没有严谨的骨格线,构成方式比较自由。
3.
作用性骨格:作用性骨格是使基本形彼此分成各自单位的界线,骨格给形象准确的空间,基本形在骨格单位内可自由改变位置、方向、正负,甚至越出骨格线。
4.
非作用性骨格:非作用性骨格是概念性的,非作用性骨格线有助于基本形的排列组织,但不会影响它们的形状,也不会将空间分割为相对独立的骨格单位。
5.
重复性骨格:是指骨格线分割的空间单位在形状、大小上完全相同,它是最有规律性的骨格,基本形按骨格连续性的排列。
平面设计是将不同的基本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的。主要在二度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之间的界限,描绘形象。而平面设计所表现的立体空间感,并非实在的三度空间,而仅仅是图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形成的幻觉空间。

画册设计的密集效果处理
密集 
集在设计中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图面的手法,基本形在整个构图中可自由散布,有疏有密。最疏或最密的地方常常成为整个设计的视觉焦点。在图面中造成一种视觉上的张力,向磁场一样,具有节奏感。密集也是一种对比的情况,利用基本形数量排列的多少,产生疏密、虚实、松紧的对比效果。
密集的分类:
1.
点的密集:在设计中将一个概念性的点放于构图上的某一点,基本形在组织排列上都趋向于这个点密集,愈接近此点愈密,远离此点愈疏。
2.
线的密集:在构图中有一概念性的线,基本形向此线密集,在线的位置上密集最大、离线愈远则基本形愈疏。
3.
自由密集:在构图中,基本形的组织没有点或线的密集约束,完全是自由散布,没有规律,基本形的疏密变化比较微妙。
4.
拥挤与疏离:拥挤是过度密集,所有基本形在整个构图中是一种拥挤状态,占满了全部空间,没有疏的地方。疏离与密集相反,整个构图中基本形彼此疏远,散布在各个角落,散布可以是均匀的,也可以是不均匀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密集效果处理中,基本形的面积要细小,数量要多,以便有密集的效果。基本形的形状可以是相同或近似的,在大小和方向上可有一些变化。在密集的构成中,重要的是基本形的密集组织,一定要有张力和动感的趋势,不能组织涣散。